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庆祝新乡解放73周年
新乡解放历程

 1948年秋,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阶段。10月上旬,守备新乡的国民党四十军主力在军长李振清率领下接防郑州。随后,中原野战军发起郑州战役,22日解放郑州。国民党四十军死伤惨重,军长李振清腿部负伤,率溃军仓皇向新乡逃窜。解放军十四纵队和太行四军分区武装在黄河以北围追堵截溃敌,致敌以重创。

郑州解放这天,冀鲁豫四军分区部队会同原阳县武装,向原武、阳武城挺进。驻扎两城的国民党地方武装在解放军还没到达城墙就慌忙逃窜,两城顺利解放。国民党分建的原武、阳武两个县,从此合为统一的原阳县。至此,新乡平汉铁路以东各县全部解放。

十四纵队乘有利战机,在太行、冀鲁豫部队配合下,对平汉铁路线上和以西的国民党军据点连续发动进攻。10月27日,十四纵队四十二旅和太行四军分区部队发起攻打获嘉城战斗,11月2日晨全歼守敌,获嘉解放。4日,中共太行四地委决定撤销修获武县建制,成立获嘉县。获嘉解放当天,华北军区电令十四纵队攻打汲县。5日,十四纵队四十一旅会同冀鲁豫四军分区部队、汲县武装,攻打汲县,7日攻克。汲县解放后设立卫辉市,汲县建制仍存。

汲县解放后,新乡周围除辉县未解放外,其他各县均解放,毗邻的修武、焦作、武陟也相继解放。解放军对新乡渐次形成包围态势。

淮海战役打响后,为牵制豫北国民党兵力,华北军区指示十四纵队“相机攻占新乡”。11月18日,十四纵队在太行四军分区和冀鲁豫四军分区部队配合下,发起攻打新乡战斗,首先攻打城西南路庄。担任主攻的十四纵队英勇顽强,反复冲杀,守敌拼命抵抗,大批援敌很快赶来,十四纵队最终撤出战斗,路庄未能攻下一二一团团长信仁建在突围时牺牲。战斗结束后,十四纵队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决定暂停攻打新乡,实行军事围困,拔除外围据点,待机解放新乡。

辉县城是新乡外围国民党残留的最大据点。1949年2月2日拂晓,十四纵队向辉县城发动进攻,4日晨,守敌辉县民众自卫总队副总队长杨毅青率县乡武装1000余人向十四纵队投降,辉县即告解放。至此,新乡周围的县城全部解放,新乡成为风雨飘摇的孤岛。

国民党四十军军长李振清企图继续顽抗,整顿队伍,又拼凑一个人数不足编的师,将地方武装改编为正规军。李振清在匆忙作了一些整顿和部署之后,借口治疗腿伤,27日飞往武汉,将危局交给副军长李辰熙支撑。

此时守敌水陆交通已被解放军切断,但仍控制着空中航道,仍能空运兵员和物资。十四纵队会同军区独二旅、独七旅,于3月10日至17日发起控制新乡飞机场战斗。十四纵队从飞机场西面、南面,独七旅从北面,向机场逼近。独二旅在城东面策应,牵制和打击敌军。敌占飞机场完全置于解放军火力射程之内,解放军从此切断了敌空中航道。

国民党四十军畏缩孤城,粮食日益匮乏,不得不频繁地、疯狂地到农村抢粮,却屡遭解放军沉重打击。国民党四十军完全陷入了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军心涣散、逃跑无路的境地。

人民解放军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的统治全面崩溃。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百万雄师下江南。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十三兵团四十七军接受南下途中解放新乡的任务。军长梁兴初、政委周赤萍得知本军炮兵团副团长冉影是新乡国民党四十军副军长李辰熙的表弟,便决定派冉影先行动身去新乡,动员李辰熙走和平解决的道路。侦察科长李希才一同前往。4月下旬,他们二人比大部队提前几天到达新乡前沿。十四纵队通过地下关系,将冉影写给李辰熙的信带进城里。李辰熙见信后,派车将冉影和扮作警卫员的李希才秘密接进城里。

李辰熙在1945年10月邯郸战役时是国民党四十军参谋长,被俘后深受共产党优待,1946年2月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将其礼送回四十军后,他改任副军长。新乡被围困期间,共产党曾通过各种关系对他做过争取工作,他的思想有波动。特别是军长李振清借故离开新乡后,他四顾茫然,思想斗争更为激烈。他曾派人与围城的十四纵队谈判,由于要求条件高,上层军官意见不一,谈判无结果。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李辰熙彻底失去了精神支柱。

冉影的到来,使李辰熙又惊又喜。冉影直截了当地说明来意,明确指出四十军只有放下武器,接受和平改编才是唯一出路。李辰熙开始有些迟疑和顾虑,冉影数日反复做工作,李辰熙终于决定走和平解决道路,并说服了上层军官。

 5月5日,李辰熙带领新乡各界代表到城北陈堡,参加在这里举行的《关于处理新乡国民党守军的协定》签字仪式,李辰熙作为新乡国民党守军全权代表在协定书上签字。新乡宣告和平解放。6日、7日,国民党四十军16550人,其中军官2176人,士兵14374人,次第开出城外,接受改编。

5月7日,中共新乡市委、市政府、市军管会由小冀镇进驻新乡城,迅速有序地完成接管。

新乡终于回到人民手中,在共产党领导下焕发出勃勃生机,开创历史的新纪元。

 

返回】 【顶部】 【关闭

 Copyright @ 2003-2013  新乡党史方志网

 豫ICP备1400846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