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成语故事
一窍不通

 释义

没有一窍是贯通的。比喻人昏昧不明事理,或对某事完全不懂。
    出处

《吕氏春秋•贵直论•过理》:“亡国之主一贯,天时虽异,其事虽殊,所以亡同者,乐不适也。乐不适则不可以存。糟丘酒池,肉圃为格,雕柱而桔诸侯,不适也。刑鬼侯之女而取其环,截涉者胫而视其髓,杀梅伯而遗文王其醢,不适也。文王貌受,以告诸侯。作为琁室,筑为顷宫,剖孕妇而观其化,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夏、商之所以亡也。”比干,商王纣的叔父,与微子、箕子称殷之三仁,因谏纣不听而被杀,死后葬于今卫辉市,清乾隆《汲县志•人物志•忠烈》有记载。

故事

商王纣帝辛晚年荒淫无道,宠爱妃子妲己,一天到晚和妲己饮酒作乐,既不理朝政,也不管百姓疾苦。他还听信妲己的话,杀害不少忠臣和无辜的百姓,结果民怨沸腾,诸侯叛离。梅伯因为正直敢言令纣王不快,被纣王无情杀害,还残忍地命人将其尸体剁成肉酱。比干对此心焦如焚,他见箕子因劝谏而被贬为奴,深为悲愤,表示“君有过而不以死谏,则百姓何辜”(国君犯错误,臣子不拼了命去劝阻,百姓们又有什么罪呢)。于是到摘星楼当面规劝帝辛,帝辛不听。比干犯颜苦谏三天,对帝辛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帝辛根本听不进去,反而大怒,吼道:“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信有之乎?(我听说圣人天资聪慧,心脏上有七个洞,我倒要看看,果然是这样吗?)”随即不念宗亲恩义,在摘星楼上挖出了比干的心脏。
  

 

比干为国捐躯,年约63岁。商朝灭亡后,人民怀念他的忠勇义举,于是改朝歌摘星楼为摘心台,在上边建起一座“忠烈坊”,悬联“刚之忠之仁之勇之,惨也酷也悲也伤也”,以表示对这位忠义之士的永久怀念和敬仰。忠烈坊到清代时还保存完好,抗战时期毁于战火,20世纪90年代重建。

    比干死后,葬在朝歌城南汲县(今卫辉市)境内,世称“比干墓”。周武王灭商后,“命闳夭封比干之墓”,唐贞观十九年(645),太宗李世民再封赠比干为太师,谥忠烈。今比干墓仍存,而且在卫辉一带有“平寇柏”“无心菜”的故事流传。
    春秋时,孔子曾经对帝辛杀比干一事感叹说,纣王心窍不通,如果通一窍,比干就不会死了。孔子的这句话后来就发展为成语“一窍不通”。 
  这则故事,在《吕氏春秋》中也有记载,并且加了注,它的全句是这样的:“纣心不通,安以为恶,若其一窍通,则比干不杀矣!”


返回】 【顶部】 【关闭

 Copyright @ 2003-2013  新乡党史方志网

 豫ICP备14008467号-1